
文◎杜孝甫
「家家酒」原本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遊戲,你扮爸爸、我演媽媽、她演小孩,在玩耍的過程中勾勒出對於完美家庭的終極想像。不過台南人劇團秋季新作《遊戲邊緣 Play Games》的玩法卻大相逕庭,母親始自終耽溺於女兒五歲身亡的剎那,女兒卻持續長大,逼迫母親認清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。
觀眾席分為四個區塊,被舞台跟走道所隔開,我們疏離地看著演員,卻又不斷被遊戲的過程所震撼。四段劇情都是由「你扮爸爸,我演媽媽」開始,透過劇情的鋪陳,小秀遭到母親同居人家暴、性侵、終至身亡的輪廓也逐漸清晰。
黃怡琳飾演的母親,同樣是家暴受害者,卻不斷用「明天他就會變回原來的樣子」催眠自己,她甚至用長袖衣物、帽子遮掩女兒身上的傷痕,即使等到小秀緊急送醫,心電圖上的心跳成為水平,她還無法相信這一切真的發生了。
李劭婕飾演的小秀,早已厭倦這場無止盡的遊戲,在第三場戲,她搖身一變成為施暴者、碎嘴的鄰居、攤商、老師、醫護人員、警方,用球棒敲擊金屬柵欄,用拳擊手套猛K沙包、對著傳聲筒嘶吼,希望母親早點從自我編織的美夢中醒來。
《遊戲邊緣Play Games》是今年台北文學獎現代劇本類的優選作品,作品本身觸及一般民眾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家暴案件,這類社會議題有其敏感程度,如何在戲劇的藝術層面與社會案件的真實面拿捏妥當,著實考驗著創作者(蕭博勻)、導演(廖若涵)與台南人劇團。
與其站在舞台上說教,不如像剝洋蔥般、步步進逼家暴問題的核心,包裹著糖衣的穢言穢語跟童話般的天真幻想恰成強烈對比,使觀眾不寒而慄。即便加害者從頭到尾並未出現在舞台上,他始終如夢魘徘徊在劇場裡,讓媽媽魂牽夢縈,又害怕莫名,更是來不及長大的小秀心中永遠的烙印!
最後,起身離去的女兒在通道上回頭望了安睡的母親一眼,靜謐的氣氛中,是原諒?是救贖?抑或不玩了?類似的故事仍此起彼落地在各個角落發生…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